在行測考試當中,排序題目可以說是一個老大難的題目了,很多同學在考試當中遇到排序題目直接就放棄,因為大家普遍認為,排序題目難度較高而且耗時較多,總共六句話,我排列清楚得浪費多少時間啊,與其浪費時間不如直接放棄。這其實是大家考試當中常見的做題誤區,其實我們所強調的是排序題目不排序而是排除,話不多說,下面和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一起通過題目來學習一下如何去應對排序題目。
例題1.
①透過中華文化發展史,不難發現,中華文化在幾千年的演進過程中,雖歷經劫難,但每次都能發揚光大、傳承至今
②根據英國著名學者湯因比的著述,人類文明史上曾經存在 26 個文明形態
③可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關鍵就在于其中蘊含著能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④這種穩定與新生的辯證統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⑤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藏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之中,具有相對恒久的穩定性,并且能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出新的光彩
⑥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斷或湮滅,唯有中華文化體系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
將以上 6 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②⑤④⑥③
C.⑤④①②⑥③ D.②⑥①③⑤④
【答案】C。解析:③以總結詞“可見”開頭,表明前文有分說的內容,放在首句不恰當,排除 A。⑥中的“其他古老文明……中華文化體系……”是對②中“26 個文明形態”現狀的具體說明,故②⑥應前后緊密相連,排除 B。對比 C、D 兩項,③以“可見”開頭,引出結論,更適合作為尾句,排除 D。驗證 C 項邏輯,⑤④指出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所在,①②⑥通過與其他古老文明對比,進一步強調中華文化頑強的生命力。③總結說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關鍵就在于其中蘊含著能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文段為總分總結構,首尾呼應,符合邏輯。故本題選 C。
通過這道題目大家會發現,我們在做排序題目的時候可以通過首尾句快速去排除錯誤選項,這種應對方式避免了排序題目直接排序的浪費時間的錯誤方法,節省了很多時間。當然在排序題中,不能做首句的有四種句子:僅含關聯詞后半部分的句子、含不明意義指代詞的句子、含總結詞的句子、具體闡述、描述的句子。遇到這四種語句不用猶豫,可以直接排除。那么除了通過首尾句的方法去排除選項,還有哪些方式呢?我們接著看題。
例題2.
①這不僅表明了工業社會對于文化生產的接管、改造和重新規劃,而且,技術的意義開始占據前所未有的份額
②電影的誕生是技術介入藝術的里程碑事件
③技術始終是文化生產的組成部分
④盡管如此,技術從未扮演藝術的主角
⑤莊子、杜甫、蘇東坡、《竇娥冤》《紅樓夢》,這些經典令人敬重的原因是其深刻的思想和洞察力,而不是其書寫于竹筒,上演于舞臺,或者印刷在書本里
⑥從青銅鑄鼎、筆墨紙硯到瓦舍勾欄的興盛、印刷時代的降臨,藝術符號的制作及其傳播從來沒有離開技術的支持
將以上 6 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③⑤④⑥②① B.⑥⑤④②①③
C.③⑥④⑤②① D.⑥④⑤③②①
【答案】C。解析:④以“盡管如此”開頭,引出“技術從未扮演藝術的主角”的觀點。與④呼應,其前句應論述技術對藝術很重要,⑥與此相符,故⑥應在④之前,排除 A。⑤強調經典令人敬重是因為其思想和洞察力,不是因為技術,這是對④的舉例論證,故⑤應緊跟在④之后,不應置于④之前,排除 B。⑥以“從……到……”舉例說明藝術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是對③“技術始終是文化生產的組成部分”的進一步闡述,故⑥應緊跟在③之后,排除 D。故本題選 C。
在這道題目中,我們也應用到了一些關鍵的關聯詞,比如一些轉折詞,因果詞,指示代詞等等,通過關聯詞的作用,我們能夠快速明確幾個句子中的先后順序去排除選項。所以,在我們的考試中,直接排序六句話確實是行不通的,而這些技巧恰恰使我們學習中應該掌握到的,希望上述講解對大家有所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