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更新的2020年浙江公務員考試每日一練是常識判斷題,多做公務員考試模擬題練習不僅有利于掌握考點,而且能夠幫助保持題感,潛移默化中熟悉命題規律,提高公務員考試做題準確率。
1、下列戰役不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是:
A、中途島海戰
B、莫斯科保衛戰
C、諾曼底登陸戰
D、凡爾登戰役
2、下列科學史上哪一重大貢獻與另外三項來自不同國家?
A、“日心說”的提出
B、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
C、蒸汽機的發明
D、生物進化概念的形成
3、關于聲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聲波的傳播速度由傳播介質決定
B、“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是聲波的干涉現象
C、在聲波頻率范圍內,發生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D、人耳能聽到的聲波頻率一般在20Hz至20kHz之間
4、關于金屬和金屬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銅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
B、鐵被稱為“黑色金屬”因為純鐵是黑色的
C、鋼鐵生產上用錳鐵合金作為去硫劑和去氧劑
D、鉀等堿金屬在自然狀態下只以鹽類形式存在
5、下列詩詞中提到的歷史事件發生最晚的是:
A、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B、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C、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D、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下面是參考答案與解析。如果你認為題目或解析有誤,可點這里給我們糾錯。】
1、D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A項正確,中途島戰役開始于1942年6月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
B項正確,莫斯科保衛戰開始于1941年9月30日,又稱莫斯科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C項正確,諾曼底登陸開始于1944年6月6日,代號“霸王行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D項錯誤,凡爾登戰役開始于1916年2月2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有“凡爾登絞肉機”之稱。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2、A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本題不嚴謹。
A項錯誤,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于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日心說”是波蘭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在其著作《天體運行論》中提出的。
B項正確,電磁感應,又稱磁電感應現象,是指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作切割磁感線運動,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的現象。這種利用磁場產生電流的現象叫做電磁感應現象,產生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電磁感應現象”由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
C項不嚴謹,將水蒸汽中的熱能轉變為機械能的機器。1660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設計了氣缸和活塞模型。1690年,法國科學家巴本最早設計了實用的氣缸—活塞裝置。1698年,英國工程師薩維里改進了巴本蒸汽機,發明了第一部實用于礦井抽水的蒸汽機。1705年,英國鐵匠紐可門和玻璃工考利改進巴本的氣缸活塞裝置,采用由冷凝蒸汽造成負壓大氣壓力作功的原理,發明了以紐可門命名的蒸汽機。1879年,英國人瓦特改進紐可門蒸汽機,大大提高蒸汽機效率,使其得以大規模應用。(《自然科學學科辭典》姜振寰主編;中國經濟出版社)
D項不嚴謹,1762年,瑞士學者邦尼特最先將此詞用于生物學中。法國學者布豐(1707—1788)提出了物種是變化的、現代的動物是少數原始類型的后代的思想。1809年,法國學者拉馬克(1744—1829)在《動物學哲學》中創立了第一個較嚴整的進化理論。1785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一書,論證了地球上現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發展而來的,并提出自然選擇說以解釋進化的原因,從而創立科學的進化理論,揭示了生物發展的歷史規律。(《馬克思主義大辭典》盧之超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
若嚴格按照發明者國籍,本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是考慮到蒸汽機必言英國瓦特(其改進的蒸汽機標志著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生物進化必言英國達爾文(其正式創立科學的生物進化理論)。故猜測出題人意圖CD項是想說瓦特和達爾文,畢竟考試也就只考這二人,因此猜測出題人意圖,本題姑且認為BCD均為英國人發明。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A。
3、B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聲波是指發聲體產生的振動在空氣或其他物質中的傳播。
A項正確,聲波是機械波,需要借助于介質才能傳播,傳播速度由介質決定,一般情況下,在密度越大的介質中聲波速度越快。
B項錯誤,“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屬于聲波的衍射現象。聲波的衍射現象是指聲在傳播過程中繞過障礙物繼續傳播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現象,是因為光波的光波波長較短,只能沿直線傳播,不能繞過障礙物,故而“不見其人”;而由于聲波波長很長,能繞過一般的障礙物,發生衍射,從而被另一側的人聽到,故而“能聞其聲”。
C項正確,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表示人的聽覺分辨一個聲音的調子高低的程度。音調主要由聲音的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D項正確,聲波的頻率范圍分為三個頻段:①次聲波(人耳聽不到):;②人耳可聽到聲波:;③超聲波(人耳聽不到):高于。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4、B
本題考查科技常識。
A項正確,銅元素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保持銅代謝平衡,維持銅環境的穩定對人體機能非常重要,銅元素也是大腦神經遞質的重要成分。
B項錯誤,鐵的單質(純鐵)是白色的。鐵的表面常常生銹,蓋著一層黑色的四氧化三鐵與棕褐色的三氧化二鐵的混合物,看上去是呈現黑色的樣子,因而被稱為“黑色金屬”。
C項正確,錳元素是冶金工業中用來制造特種鋼的元素之一,在煉鋼過程中,錳是良好的脫氧劑和脫硫劑,鋼鐵生產上用錳鐵合金作為去硫劑和去氧劑。
D項正確,堿金屬是金屬性很強的元素,其單質表現出較強的導電、導熱性,且反應活性高,在自然狀態下鉀等堿金屬只以鹽類形式存在。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5、D
本題考查人文常識。
A項錯誤,“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指的是項羽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打敗,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詩句描述的內容發生于秦末。
B項錯誤,“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出自杜牧的《赤壁》,詩人對赤壁之戰作出了另一種假設。詩句描述的內容發生于三國時期。
C項錯誤,“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出自杜牧的《泊秦淮》,詩人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陳后主為南北朝時期南朝陳國最后一位皇帝。
D項正確,“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句描述的內容發生于唐朝時期。
故正確答案為D。
提醒:更多真題建議下載公考通APP,海量題庫刷不停,助你快速提升成績,實現高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