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的口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響亮。創新的腳步,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急促。
創新驅動發展,文化驅動創新。談及加快創新的話題,自然離不開投入的增加、科技的突破和政策的跟進、制度的變革。我以為,不可疏忽的還有文化的進步。創新的根基,還在全社會的創新觀念、創新心態和創新素養。
創新的本質是自由,思想自由。讓人們的想象力、創意力、思想力,從傳統的框框束縛中從權威的遮蔽壟斷中從權力的隨意干預中,勇敢地解放出來,在相互激蕩中多元碰撞中問題挑戰中,自由地迸發自由地生長自由地實踐,全社會的創新激情和智慧,就會噴薄而出,盡情涌流。
如何培育社會的創造力?還得從教育抓起,從娃娃抓起。毋庸置疑,應試教育的路已越走越窄,格式化的講授,標準化的答案,空洞化的說教,有意無意地在壓抑著孩子們的天性。教育的使命,既是傳承知識,更在培養新人。天空多么遼闊,大地多么豐饒,兒童的天真爛漫、憧憬夢想,是多么陽光!獨立的人格力量,創新的人生志業,正是要在這一片廣闊和豐饒中發育、生長、成熟。可是,我們看到的卻是在同一個模式中的溫馴聽話,在同一種取向中的躡手躡腳。有專家直陳其弊:教育先是把青少年的創新能力扼殺掉,再要求他們把創新能力開發出來。所幸的是,在社會輿論的呼喚中,在用腳投票的倒逼中,中國教育開始了痛切的反思。新一輪教育改革,既要從教育公平正義切入,更要向自由全面發展著力。
社會是校園的鏡像。萬眾創新,需要不拘一格的包容,讓各種類型的人才脫穎而出;需要自由寬松的環境,讓各種新奇的探索互相砥礪;需要體制變革的激勵,讓全社會每一個細胞的生命活力充分釋放。我們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顛覆性創新已形成科技新潮,新生代創客已登上創業舞臺,自由創造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能量必將進一步彰顯。
創新,還應當涵養一種定力,發展定力。
幾十年高速增長形成的發展定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