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測片段閱讀的題目中,很多時候可以發現文段中會有一個明確的中心思想,考生在做題時只需要把文中的主要意思概括起來就行,但是在一些題目當中,文段中并沒有很明確的表達這種意思,這就需要廣大考生站在出題者的角度去推測這段話想表達的意思是什么,在文段中暗含的意思是什么,這就是所謂的隱性主旨。而這種題目很容易在選擇的時候出現過度推斷或者主觀臆斷的情況,經過研究分析,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找到了在行測考試中常見的一些隱性主旨的類型,下面就通過一些例題進行詳細說明。
一、問題+危害
如果所給的文段主要在描述一個問題,同時強調這個問題的危害很嚴重,那么文段所暗示的意思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在選項中傾向于選對策。
【例1】目前,流動人口雖然進入城市工作生活,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制度的隔離客觀上強化了人口的地緣、鄉緣、親緣關系,加劇社會分化,在城市內部出現了新的二元結構。一些城市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倒掛,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存在經濟利益沖突,極易激發社會矛盾。流動人口家庭成員長期分離,造成兒童監護失責、情感缺失、婚姻不穩定、留守老人和婦女受侵害等問題,影響家庭幸福和社會長治久安。
以上文段意在說明:
A.制度的隔離使流動人口不可能融入城市社會
B.流動人口的進入會導致城市內部出現二元結構
C.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
D.解決流動人口家庭成員分離問題是瓦解城市二元結構的關鍵所在
【解析】C。文段中第一句話交代問題是流動人口當前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第二句話是未能融入在制度隔離上所產生的二元結構問題;第三句話是未能融入后所激化的社會矛盾;最后一句話還是說流動人口長期分離所影響的社會長治久安的問題。分析上下文核心問題是流動人口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故作者意在強調解決核心問題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所以只有讓流動人口真正融入城市,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故答案為C。
二、問題+重要性
在文段中強調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同時又說了在某方面是存在問題的,那么文段暗含這要解決此問題的意圖,因此在選擇時傾向解決問題的對策。
【例2】科學素質是公民實現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社會基礎。目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研究表明,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30多個發達國家,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最低都在以上,我國僅為6.2%。雖然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提高很快,但發展不平衡,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特別是我國科普方面的公共服務很不均衡,農民、城鎮新居民、邊遠和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獲得服務的機會明顯偏少。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國公民科學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
B.全社會應關注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
C.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公民科學素質上存在差距
D.我國公民科學素質不高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解析】A。文段開篇強調科學素質的重要性,后文指出當前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存在的問題,即“不能滿足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隨后通過我國與發達國家公民科學素質的比例等一系列數據對比論證前文觀點,尾句通過轉折關聯詞“但”再次強調我國科學素質存在的問題,發展不平衡,與發達國家差距大。文段重點強調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存在比例低、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意在指出解決問題的對策,A項當選。
三、問題+危害+原因
當文段中的內容重點說的是出現一個問題,同時又強調了這個問題所造成的一些危害,而且還把問題的原因也分析出來了,那么此時作者的意圖是針對這些原因來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所以在選擇答案的時候傾向于選擇對策。
【例3】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形成水華時,一方面將嚴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氣中的氧進入水體,導致水體中溶解氧嚴重不足,造成生態失衡。長期以來人們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與利用,導致大量含有氮、磷營養元素的污染物質不斷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庫等水體,造成嚴重的水體富營養化狀態,為藍藻的爆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段話意在強調:
A.謹防藍藻上浮形成水華阻隔氧氣進入水體
B.藍藻爆發會影響生態平衡以及水資源開發
C.治理水體污染是控制藍藻爆發的根本措施
D.適當引種藍藻吸收氮、磷元素以優化水環境
【解析】C。此文段主要談論的是藍藻形成水華帶來的危害及藍藻爆發的原因是水體污染(即先提出問題,又進行原因分析)文段意在強調的是針對水體污染的原因來控制藍藻爆發。所以選擇C項。
通過這些例題的分析,考生們基本上可以明確在主旨觀點類題目里出現的隱性主旨題目,基本都會出呈現出一個明顯的問題,而在選擇答案的時候基本上都會傾向于選擇一個對策性的選項,所以在后續的復習過程中,希望廣大考生能明確特征抓住要點,突破這類題目,助力成績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