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發展邁入新臺階,進入新階段,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是適應社會矛盾變化的發展,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發展,是實現現代化經濟發展的發展。因此,這類主題必須是申論考試考查的重點,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在此總結了五類與此相關的熱點素材,供大家參考學習。
下面一起來看看跟經濟發展相關的五類熱點素材:
1、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創新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資驅動來推動經濟高速發展,導致資源能源環境制約日趨嚴峻,難以為繼。實踐表明,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不可能永遠維持下去,在經濟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之后,只有創新能夠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素材積累】
廣東在全國率先推出集成民生服務的微信小程序“粵省事”,登錄后可以一站式辦理將近700項民生服務,其中絕大多數實現“零跑動”,將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落到實處。不僅如此,還可以關聯身份證電子證照,實現“一機在手,證照我有”。近年來,廣東持續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促進政府職能轉變、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辦事效率,提升企業的幸福感,提升百姓的滿意度。
2、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協調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間發展不協調問題突出,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逐步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生活質量等值化,既是共同富裕的內在要求,也是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基礎。
【素材積累】
在我國的脫貧攻堅戰中,有一種“東部帶動西部,發達帶動落后”的消費幫扶模式,將幫扶地區的產品直接對接東部和發達地區的消費市場,一方面擴大幫扶地區的產品銷路,拉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滿足東部和發達地區的消費需求,實現共贏。
3、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綠色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過去我們曾經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僅讓資源不可再生,而且使人居環境質量下降,因此要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就要走綠色發展道路。
【素材積累】
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模式”:“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入錢塘。”新安江發源于安徽黃山,流入浙江千島湖、富春江,匯入錢塘江。2010年左右水質富營養化趨勢明顯,流域生態安全面臨嚴峻挑戰。一江新安水,情系皖浙兩省。兩省打破了水質保護單打獨斗、各自為政的局面,皖浙兩省不斷統一思想、深化認識,以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為核心,把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作為首要任務,以綠色發展為路徑,以互利共贏為目的,以體制機制建設為保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生態發展的路子,促進流域水質的改善,在環保全流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開放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復雜演進、全球價值鏈的深刻調整以及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世界各國已經成為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體,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素材積累】
20世70年代,日本為解決因經濟快速發展而導致的產能過剩問題,通過擴大對外投資,加快了產業轉移的步伐。與此同時,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韓國和新加坡也急于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機遇,對于來自日本的產業轉移持積極的開放態度,最終實現了資本、技術等核心資源的原始積累,逐漸成為發達經濟體。
5、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共享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次序用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素材積累】
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民生承諾轉化為民生行動,一件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任接著一任做,務實功,求實效,交上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民生答卷。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希望各位考生能夠充分利用剩余時間有效備考,預祝大家早日考上心儀崗位!
